我盯著電腦螢幕,興奮地查閱著二〇一五年夏威夷美食美酒節的節目表。
「Morimoto耶!還有Nobu!Graham Elliot也會到場,連Yan Can Cook的Martin Yan都出現了!Bobby Chinn一定還是瘋瘋癲癲的啊!」
.jpg) Graham Elliot 瘦好多!
Graham Elliot 瘦好多!
說實話,我完全沒料到夏威夷美食美酒節會如此星光燦爛。實際參與後,其活動規模與現場氣氛,更是出乎我意料地盛大而活力蓬勃。
抓住了我這個foodie,就抓得住其他美食愛好者。美食美酒節的真義就在此:把熱愛飲食的人聚集起來,製造人氣,人氣帶來金流,金流嘉惠產業,最終讓所有人吃得更好。
夏威夷美食美酒節是夏威夷地區料理的下一篇章。
由夏威夷地區料理的其中二位發起人-Roy Yamaguchi及Alan Wong-所創辦,第一屆夏威夷美食美酒節在二〇一一年登場,在歐胡島歷時三天,約三十名廚師、二千名觀眾參加。經過四年,此節慶已發展為綿延二週、橫跨三地(歐胡島、茂伊島及大島)的大型活動,參與廚師超過百人,吸引一萬名觀眾入場。
.jpg)
Choptix & Cocktail @ The Modern
.jpg)
.jpg)
.jpg)
.jpg) 咖啡、裸麥威士忌、香草奶油
咖啡、裸麥威士忌、香草奶油
.jpg)
Corks & Forks @ Hawaii Convention Center
.jpg)
.jpg) Martin Yan 甄文達做的燒賣
Martin Yan 甄文達做的燒賣
.jpg)
.jpg)
Beauty and the Feast @ Aulani, Ko Olina
.jpg)
翻開今年的節目表,除了大島一天、茂伊島三天,歐胡島仍然是活動主場,不僅天天有節目,甚至一天三場,分散在不同場地,主打不同廚師、調酒師、廠商,讓我咋舌。本次感謝夏威夷觀光局安排及協調,我參與了其中四場活動:Choptix & Cocktails、Corks & Forks、Battle of the Brunch Showdown、Beauty & The Feast(閉幕式)。宛如市集一般,在這四場活動中,來賓們能邊逛邊吃各個廚師或廠商擺出的攤位,更棒的是,為你上菜的很可能正是名廚本人!
這正是美食美酒節對於一般民眾的魅力所在。崇拜名廚是美食愛好文化的一環,foodie愛吃,他們想接近製作食物的人,廚師則走向幕前,散發明星光環。美食美酒節固然有吃有喝,但分裝成小份的大鍋菜不會多可口(雖然我還是吃到了在此條件下相對美味的料理);若能接近名廚,索取簽名、拍張合照,再上傳臉書炫耀一番,就值回票價了。
.jpg) Bobby Chinn 總是擠眉弄眼
Bobby Chinn 總是擠眉弄眼
.jpg) Bobby Chinn 做的豬五花、糖心蛋、滷白菜
Bobby Chinn 做的豬五花、糖心蛋、滷白菜
.jpg) 因為MasterChef America,Graham Elliot 是大明星
因為MasterChef America,Graham Elliot 是大明星
.jpg) Graham Elliot 做的椰子奶酪、漬鳳梨、煙燻夏威夷豆
Graham Elliot 做的椰子奶酪、漬鳳梨、煙燻夏威夷豆
.jpg) Nobu 超親切的!
Nobu 超親切的!
.jpg) Nobu 做的散壽司飯
Nobu 做的散壽司飯
廣邀名廚參與,也成為夏威夷美食美酒節接棒夏威夷地區料理,繼續推動夏威夷美食的重要原因。主辦單位規定,參與的廚師們必須使用夏威夷在地食材入菜,還提供食材供應商列表給廚師參考。廚師們若發現夏威夷食材之美,就可能因此為自家餐廳採購;而透過廚師之手,與會來賓也能認識、品嚐夏威夷的風土。夏威夷美食美酒節的口號「Taste our Love for the Land」(品嚐我們對於土地的愛),就是透過這樣的方式被落實。
於是,即便名廚是鎂光燈的焦點,幕後英雄仍然是夏威夷的食材生產者,符合二十五年前夏威夷地區料理的初衷,也始終是Roy Yamaguchi與Alan Wong心心念念的目標。
「夏威夷地區料理有二個目標,一是建立夏威夷的食材供應網路,二是發展一種屬於我們的新料理。」Alan Wong炒著麵,有點吃力地告訴我。他的攤位前人潮不斷,他的手沒停過。
.jpg) Alan Wong
Alan Wong
夏威夷飲食混血混得複雜,我好奇,如「夏威夷地區料理」這般無中生有的美食運動,經過二十五年的發展,是否已建立了清楚的身分(identity)?
Alan Wong相當肯定。「因為我們盡可能地使用在地食材,蔬菜、水果、肉類、海鮮、乳製品。」
然後Alan Wong就把我塞給了他的好朋友、太平洋廚藝學校(Culinary Institute of the Pacific)的董事Conrad Nonaka。Conrad Nonaka認為,夏威夷地區料理的定義是「使用最棒的在地食材,以創造出讓夏威夷引以為傲的料理」,夏威夷美食美酒節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把夏威夷食材推向世界。以Alan Wong當晚使用的大島(Big Island)龍蝦而言,Conrad Nonaka提到,據龍蝦供應商所稱,自從參與夏威夷美食美酒節後,他的外銷訂單成長了百分之二十。
Roy Yamaguchi面對相同的問題,則有些微不同的回答。他仍然表示,夏威夷地區料理的主旨在於廚師如何運用各種在地食材,真正的主角是所有為生產食材有所貢獻的人;但夏威夷是否因此建立了一種新料理?他認為這不是重點:「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烹飪方式都不一樣,所以對我而言,重點還是在於食材,以及我們如何把夏威夷的各種元素用不同的方式組合起來。夏威夷地區料理不僅僅是一種烹飪(cooking),而是一個更大的概念。」
Roy Yamaguchi進一步表示,夏威夷美食美酒節,正是夏威夷地區料理的下一階段。「夏威夷地區料理著重在廚師與食材生產者,美食美酒節則把廚師、食材生產者以及觀光產業如航空、飯店串連起來,把夏威夷地區料理推廣到全世界;這些參加我們活動的廚師,回家後就變成我們的大使。」
.jpg) Roy Yamaguchi
Roy Yamaguchi
.jpg)
的確,夏威夷最重要的產業便是觀光業,每年秋天登場的夏威夷美食美酒節,則在觀光淡季給予遊客另一個探訪夏威夷的理由。夏威夷州議會第七十七號決議(House Concurrent Resolution)已宣布夏威夷美食美酒節為「夏威夷州的下一個農業與美食運動」,形同官方認證;夏威夷觀光局局長George Szigeti在本次美食美酒節的手冊中也表示:「隨著美食旅遊、農業旅遊越來越受歡迎,越來越多旅客尋求這類體驗,夏威夷美食美酒節便能因此在這類新興市場上得利。」
數字會說話。夏威夷美食美酒節每年都會捐獻一部分的營收,本次為我安排所有名廚專訪的公關負責人Sean Morris告訴我,扣除所有成本及預留的來年經費後,連同今年的份,過去五年來的捐款數字已超過一百萬美元。
「一百萬美元!」我瞪大了眼睛。Sean Morris若無其事地點點頭,繼續滔滔不絕:「我們第一年有三十位廚師,只辦在歐胡島;第二年有六十位廚師,增加Ko Olina這個地點;第三年有七十位廚師,增加茂伊島;第四年有八十位廚師,增加大島;今年第五年,則有一百位廚師,維持歐胡島、茂伊島大島三地,但茂伊島增加場次,整個活動也延長為三個週末。所以你可以看見這活動越來越成功,也得到當地社區越來越多的支持。我們希望未來有更多觀光客,並有更多廚師渴望來到夏威夷。」
最棒的是,主辦單位將此成果回饋給當地社區。他們將營收捐給夏威夷農業基金會(Hawaii Agricultural Foundation)、太平洋廚藝學校(Culinary Institute of the Pacific)、Paepae o He’eia(維護古老魚池He’eia的非營利組織)、Papahana Kuaola(夏威夷文化、歷史、環保教育組織)等等,致力於夏威夷的食材生產、教育、環保、傳統維護的組織。
「夏威夷美食美酒節產生了巨大的綜效(synergies)。」Sean Morris說道。「這活動激起了許多人的意識-吃這些食物的人,不論是當地人或外地人;廚師,他們使用這些食材並發現這些食材有多棒。這活動也觸及到其他族群,譬如廚藝學校的學生,他們自願來幫忙並在名廚身邊學習;他們是這些名廚的粉絲,並能真的跟他們一起做菜,從中獲得寶貴的經驗。這活動也促進觀光業,吸引旅客來夏威夷。最後,這活動觸及到許多參與這活動的組織,不論他們本身是贊助商,或他們單純只是想貢獻己力。整體而言,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活動。」
夏威夷美食美酒節能在短短五年內便有此成績,實在讓我驚艷。但我仍然好奇,這一切是如何建立起來的?為何這麼多名廚願意參與?
Roy Yamaguchi說,因為夏威夷是一個特別的地方。「很多人真的很想來體驗夏威夷之美,所以把人叫來這裡並不困難。幸運的是,我跟Alan在過去三十年內,結識了世界各地很多廚師,而我們邀請的廚師大多是我們的好朋友;也有像Adam Richman這樣,主動想成為我們的一份子的人。」
.jpg) Morimoto 每年都把夏威夷美食美酒節排進行程裡
Morimoto 每年都把夏威夷美食美酒節排進行程裡
.jpg)
.jpg) Man v. Food的Adam Richman主動來幫忙
Man v. Food的Adam Richman主動來幫忙
Conrad Nonaka跟Sean Morris也持相同看法。夏威夷是每個人心目中的度假天堂,少有人能對她說不,即便這些名廚是來工作的,他們也能偷偷放個假,享受這裡的悠閒氣氛。
但不得不說,若無Roy Yamaguchi與Alan Wong二人在其三十年廚師生涯間所累積的人脈,夏威夷美食美酒節無法在短時間內召集到數量如此龐大的名廚,各大飯店、航空公司、食材供應商等也不會如此配合地共襄盛舉。於是,即便夏威夷地區料理已過了高峰、這二位名廚的聲勢也不如當年響亮,他們能發揮的影響力仍然十分可觀。
.jpg)
.jpg) 這張雖然糊了,但Alan Wong的頑皮神情不可錯過
這張雖然糊了,但Alan Wong的頑皮神情不可錯過
然而,夏威夷不能總是倚靠這二位大老。自從他們與其他十位廚師登高一呼發起夏威夷地區料理後,二十五年已經過去了,難道沒有新人可以接班嗎?
親眼目睹夏威夷美食美酒節的盛況,以及了解夏威夷地區料理的來龍去脈後,我不由得想到台灣。
台灣自居為美食寶島,政府也向來視美食為觀光宣傳利器。然而,我們真的知道該如何推銷自己嗎?我們又該如何說一個具有感染力的故事?
台灣料理該如何定義?台灣味又是什麼滋味?
在此我不免要老調重彈,引用去年由江振誠主廚策展的「台灣味論壇」的內容。葉怡蘭老師在論壇上解釋,「台灣味是什麼」之所以是一個艱難問題,原因在於台灣住民乃由多元移民所形成,又位處邊陲,易受各方文化影響,而多段殖民的歷史也讓台灣身分更形複雜。「原味質樸」與「混融」因此成為台灣飲食的特色,前者乃移民社會的求生之道,沒有繁複舖張,而以直覺表達食物,即便我們逐漸趨向富庶,我們的飲食形式亦未因此變得華麗,而將對精緻的要求內化為扎實的內在;後者則可以三種麵食為例:鍋燒意麵,原為日本的鍋燒烏龍麵,換成油炸意麵就有了台灣特色;乾麵,源自眷村裡的中式乾拌麵,加入肉燥、沙茶醬就多了台南味;「川味牛肉麵」、「紅燒牛肉麵」其實根本不存在於中國四川,而是高雄岡山四川籍老兵的傑作。
這樣的混血性格,與夏威夷多麼相像啊。
甚至,夏威夷混得更複雜。玻里尼西亞、美、中、韓、日、菲、葡、秘魯,同屬海島的夏威夷,因為太平洋中央的地理位置與經濟作物的栽植歷史,廣納八方來客。依照葉怡蘭老師的說法,「夏威夷味」應是一個更艱難的問題,但「夏威夷地區料理」卻硬生生地造出了共識,而這個共識,其實是按照西方高級餐飲的邏輯所建立的-在法國確立的高級餐飲形式及烹飪技法上,加入夏威夷在地食材與文化元素。那十二位發起夏威夷地區料理的廚師又是如何被育成的呢?不外乎是上過廚藝學校(如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待過高級餐廳或大飯店等,傳統的西方專業廚師養成模式。在夏威夷地區料理獲得矚目後,他們許多人也步上西方廚師的成名坦途,進一步發揮影響力,Roy Yamaguchi與Alan Wong就是最佳適例。
那麼,「台灣料理」也能這樣凝聚共識嗎?「台灣料理是什麼」的身分認同問題,是否能如同「夏威夷地區料理」,以在地食材及混融多元文化的烹飪手法定義清楚呢?是否非得要參考源於歐陸(尤其法國)西方高級餐飲模式,才能建構一種通行世界的「料理」呢?
在找出上述大哉問的答案前,有個更實際的問題可以先解決:該如何推廣台灣美食到國際市場上?
我認為,美食美酒節是值得參考的模式。在這個分眾的時代,行銷資源必須精準投放到目標群眾的閱聽範圍裡,推廣美食,自然要打中foodie族群,才能獲得最佳的擴散效果。Foodie就是美食愛好者,就是對於美食具備高度熱情的人,他們認真看待食物,細心鑽研美食相關知識,程度或許不一而足,但只要談到吃,個個眼睛發光。因為愛吃,也因此想接近製作食物的人,而拜大眾傳播日益普及之賜,美食專門的電視節目、報章雜誌、網路平台、社群媒體滲透日常生活,廚師躍上幕前,名廚成為明星,受人崇拜。你應該有過在臉書上被朋友與名廚的合照洗版的經驗吧?Foodie見到名廚本人,是會尖叫的。
美食美酒節的一大賣點便是能和名廚做近距離接觸。Foodie大概都明白,在這種大鍋菜的場子,食物不會多好吃,但名廚才是重點呀!跟名廚握個手、拍個照,聊上幾句,甚至品嚐他親手烹調的料理,才是真正的目的;若能一網打盡多位名廚,更是美夢成真。夏威夷美食美酒節就是最佳示範。
.jpg) Wakuda Tetsuya 親自炒義大利麵!
Wakuda Tetsuya 親自炒義大利麵!
.jpg) Yan Can Cook啊我的天!
Yan Can Cook啊我的天!
.jpg) 脇屋友詞也有參加今年的夏威夷美食美酒節
脇屋友詞也有參加今年的夏威夷美食美酒節
反觀台灣的「台北國際食品展」或「台灣美食展」,似乎沒有抓住foodie的心。前者乃貿易導向,著重國內外廠商間的交流,即便開放一般民眾入場,在鬧哄哄的試吃後,對於提昇台灣美食形象幫助有限;後者則較類似美食節的概念,但除了讓參觀民眾品嚐美食、認識食材食器以外,是否有更多讓foodie興奮的元素?名廚又上哪兒了呢?以今年七月舉辦的台灣美食展為例,只有一場所謂的「大師講座」邀請到了江振誠、脇屋友詞,對比夏威夷美食美酒節的星光燦爛,實在有點寂寥啊。
更別提,台北國際食品展或台灣美食展,是否有產生上述夏威夷美食美酒節觸及產業鏈並回饋鄉里的綜效。夏威夷美食美酒節締造了持續的正向循環,不僅提昇當地的餐飲產業,也加強夏威夷作為美食地標的國際形象;台北國際食品展或台灣美食展,似乎只是辦完活動就結束了,像是破碎的片段,無法連成篇章。
我向Roy Yamaguchi提到台灣的情況,他認為,食品展只是把廠商聚集在一起而已。「對我而言,這樣的慶典(指夏威夷美食美酒節)才能把人聚集起來,把不同的人才與世界級廚師帶來這個島上。我認為你們可以朝這方向思考,想想你們想邀請什麼樣的人,然後向他們展示台灣的美好;這些來到你們國家做菜的廚師們,也會向世界展示他們在台灣做的事情。」
那麼,台灣是否也可以辦一個美食美酒節,用更歡愉、更像祭典的形式,慶祝我們豐富多元的美食文化?每年來台灣客座的米其林名廚有如過江之鯽,主辦單位是否能夠聯合各大飯店、餐廳之力,讓這些名廚不再只是來辦場餐會就走,而是更深刻地理解台灣,成為台灣美食美酒節的一份子?台灣又是否有廚師,能夠如Roy Yamaguchi及Alan Wong一般,登高一呼就眾人響應?
什麼時候,我才能用這樣的篇幅,報導自家的美食美酒節?
(待續)